大家好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2023,我是小步。
【楚河汉界系列34】呈上,我主页上视频和图文合集都有哦~
上一篇我们说到张良提出了一个稳妥的策略---让刘邦在汉中厚积薄发。
原本老刘头也是这么做的。
然而一个人的到来,使得刘邦迅速改弦更张,也彻底改变了楚汉争霸剧情的节奏。
这个人就是“兵仙”韩信。
一、韩信的履历
韩信是楚国人,老家在淮阴,家里的经济条件很不好,大概率是落魄贵族。
按理说韩信能读书识字,去当个小吏拿份工资,维持自己的生计不成问题。
可周边的乡里乡亲都认为这个人品行不好,于是韩信的offer也就黄了。
其实从后来韩信一辈子的表现来看,真没啥品行不好的地方。这个评价估计还是因为韩信身上的傲气太重,和周边的人际关系都处不好,那口碑可想而知。
展开剩余89%韩信的本事我们都知道,带兵打仗嘛。
然而有大本事的人,一般性的工作就做不了。
韩信又不会种地,又不会做生意,又不会开直播带货,又不会弄自媒体写文章。
啥啥都不会,只能饿着肚子四处蹭饭。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初,淮陰人韩信,家贫,无行,不得推择为吏,又不能治生商贾,常从人寄食饮,人多厌之。
韩信曾经连续几个月到一位亭长家里吃白饭。
有句话怎么说来着?
不是每种牛奶都叫那啥,也不是每个亭长都叫刘邦。
小步:韩信你是没早碰见刘邦,要是早碰见,这饭还不知道谁蹭谁的呢~
刘邦:瞎说啥实话!
不过话说回来,这非亲非故的,连续蹭几个月饭,搁谁身上也受不了不是?
于是某天亭长的老婆故意提前把饭吃了,等韩信来的时候,桌上干干净净。
韩信情商再低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了,于是转头就走。
此处没饭蹭,自有蹭饭处。哼!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去别人家蹭饭要赶早~
后来穷困潦倒的韩信受过漂母的一饭之恩,也尝过屠夫的胯下之辱。这些故事大家都熟,就不水字数了。
再后来韩信投奔了项家,一开始只是一名小卒,逐步升职成了执戟郎中,算是能和项羽说得上话了。
不过项羽要是能够虚心纳谏,这天下早就没刘邦什么事了。
韩信好几次提建议,项羽都听不进去。
高傲的韩信一看在项羽这边没什么发展,于是就跳槽到刘邦这边。
而这个时间点,就是刘邦被封为汉王的时候。
由此可见,韩信是跟着项羽进了关中的,而刘邦在关中的种种表现,韩信是全都知道的。
这一点很重要,要不然韩信想不出后来的作战方案。
换了单位,韩信还是个基层员工,担任“连敖”,是个看仓库的。
就这活儿,韩信都没干好,犯了事要被砍头。
监斩的是大将夏侯婴,韩信一看再不说话估计要吃席了,于是对夏侯婴大喊:汉王不准备夺天下了吗?为什么要杀壮士?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坐法当斩,其辈十三人皆已斩,次至信,信乃仰视,适见滕公,曰:“上不欲就天下乎?何为斩壮士!”
夏侯婴定睛一看,大惊,此人生的是毛脸雷公嘴
对不起,串台了~
夏侯婴一看韩信仪表堂堂、气度不凡,于是就释放了他。
看看,人这一辈子,颜值是多么重要~
小步年轻的时候不信,后来是不得不信。
经过一番交谈,夏侯婴发现韩信绝对不是一般人,立即向刘邦推荐。
然而刘邦面试了韩信之后,却没发现他有啥过人之处,于是任命他为治粟都尉,说白了就是管后勤的。
虽然职位不高,但大家想想,刘邦的后勤大管家是谁啊?
萧何嘛!
韩信担任治粟都尉,就有机会向萧何汇报工作了。
一来二去,萧何也发现韩信绝不是一般人物,并多次向刘邦举荐,不过刘邦没当回事。
韩信一看不是个事,于是又溜了,准备再换一个东家。
萧何一听大惊失色,来不及和刘邦说一声,赶紧骑着自行车去追。
这就有了“
萧何月下追韩信
”的典故。
二、韩信的“汉中对”
等到萧何把韩信追回来,刘邦不得不开始重视这个人了。
萧何:如果你打算在汉中混到退休,那韩信爱去哪去哪;如果你还有争霸天下的雄心,那韩信必须要重用。
刘邦:那我封他个将军?
萧何:不够。
刘邦:那我封他为大将!
萧何:赞!
刘邦:来人呐,把韩信给我喊过来。
萧何:你这是招呼服务员上菜呢?严肃点!
于是刘邦规规矩矩地选择良辰吉日,沐浴斋戒,登坛拜将!
原来麾下的那些将军不知道情况,一个个翘首期盼,以为自己也有机会成为大将。
结果居然是空降?
一个从没见过的年轻人登上拜将坛,从刘邦手中接过大将的印绶。
一军皆惊!
等到流程走完,刘邦和韩信坐下来,想看看这位萧何与夏侯婴极力推崇的大将究竟有什么本事。
我们都熟悉三国时期的“隆中对”,诸葛亮在草庐之中为刘备勾画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。
但其实早在四百年前的汉中,韩信就为刘邦献上了毫不逊色的“汉中对”,正式开启了刘邦争霸天下的大业。
由于韩信韩副总的“汉中对”原文很长,就不放在这了,小步概括了一下大概的意思。
韩副总首先分析了一下刘邦当前的局面:
1)你刘邦要争夺天下,唯一的对手就是项羽,其他诸侯都是配角;
2)无论从力量、敏捷、耐力、攻防等属性,你刘邦都是比不上项羽的;
3)但是现在我韩信来了,后面的剧情就不一样了。
接下来,韩副总开始给刘邦加油打气:
1)项羽打仗很猛,但是不能知人善任,只能算是匹夫之勇;
2)项羽平时待人很客气,但是做不到有功必赏,只能算是妇人之仁;
3)项羽做事情不得人心,造成矛盾一大堆,大家都不服他。
所以现在虽然项羽很强,但只要你刘邦能够守住大义,知人善任,赏罚分明,那么强弱的形势很快就会扭转了。
在分析了一大堆之后,韩信给出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:
我们不能继续干坐着,应该立即出兵,拿下关中,然后和项羽争霸天下。
刘邦听得热血沸腾,一拍大腿,就这么办!
三、韩信和张良的方案有何不同
同为“汉初三杰”,韩信的方案与张良的方案有着明显不同的风格。
张良的关键在于一个“稳”字,低调发育,积攒实力,然后等待时机。
而韩信则强调一个“快”字,时机就是现在,要以快打慢,出其不意。
张良求稳的原因,我们上一篇已经分析过。
那韩信求快的考虑有哪些呢?
1、刘邦的热度会下降
之前刘邦在关中“约法三章”,并且约束士卒,保全秦国宗室。一系列的动作让他广受好评,人气很高。
但“热度”这种事是会降温的,刘邦不可能一直都在热搜榜上,关中父老的好感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。
到那时候再去关中,人家还认不认你,可就不好说了。
2、“三秦”在关中被人戳脊梁骨
章邯、司马欣和董翳三人当初可是把20万秦军士卒给坑惨了,关中的百姓对这三个人可是恨之入骨。只是靠着西楚霸王项羽的强势,章邯三人才能够封王。
这一里一外是多大的差距?
这个时候不打关中,更待何时?
3、再不打人就跑光了
之前为什么有那么多士卒要逃跑?
还不就是怕一辈子待在汉中不能回家嘛~
只要你刘邦这时候表态,愿意带着大家打回老家去!
谁又愿意去当逃兵呢?
这么多归心似箭的士卒追随,那战斗力还用担心吗?
如果再犹犹豫豫不行动,难道等人跑光了再去打吗?
要说张良和韩信的方案谁对谁错,小步认为不能简单地做判断。
张良求稳的方案是放到哪儿都不会错的,在处于弱势的时候,当然应该低调发展。
别忘了,张良陪刘邦到了汉中之后就离开了,后面的具体情况他并不了解。
最关键的是,张良并不知道后来韩信能成为大将。
韩信的方案之所以强调一个“快”字,除了他自己分析的那些客观因素之外,恐怕他最相信的就是自己吧?
他自信在自己的指挥下,能够快刀斩乱麻地将“三秦”搞定,不会出现僵持的窘境。
换做周勃、灌婴、夏侯婴等其他将领,恐怕谁都没有这个把握。
那么接下来,“汉中对”究竟能不能实现?
就要靠“兵仙”韩信的业务能力了。
请看下集
我是小步,大名“历史步行街”。
【楚河汉界系列34】
#历史开讲#
#头条创作挑战赛#
我悠哉地写,您慢慢地看。
关注我主页的【合集】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2023,可以看到之前的系列文章哦~
发布于:天津市